第(1/3)页 打开硬脑膜这道屏障,基本上就是长驱直入了。 先把颅内的积血引流出来。 即便这只是最简单的一步,吴庸明主任仍是小心翼翼。抽吸颅腔内的积液时,非常容易出现失误,伤到重要的脑组织。 卢副主任的颅内环境更是十分恶劣,易出事的程度远超普通患者。 不说别的,光是血管老龄化严重,硬化、变脆,就足够让术者们如履薄冰了。 将颅内积血吸得差不多以后,此时,颅内压基本恢复正常。或者说,比正常水平还要低一些。 因为原来的颅腔是封闭的,现在开了两个孔,相当于半开放式。 医学上管这个叫做开窗。 手术正在顺利推进。 只是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光把积血吸出来,肯定还远远不行,不止血,很快又能给你出满一颅腔。 吴庸明主任尝试着对破裂的血管进行修复,别说吻合了,就连清创都遇到了麻烦。 “不行,这处血管位置距离脑干太近了。操作空间更是狭窄,我没把握内镜止血。” 他的额头上冒出绿豆大的汗滴,连连摇头。 像是前方有着可怕的勐兽拦住去路。 手术水平的高低,在普通手术上,大家其实都差不多。至少只要达到正常水平,就能顺利完成手术。 用某位外科大老的原话,外科就是切掉病灶以及缝缝补补。 当然,这位外科大老还是六十年代说的这句话。 外科医疗技术发展到如今,早已经不只是缝缝补补与切除那么简单。已经有着许多的新技术运用进来,人造血管、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等等。 即便只是血管或器官、组织的修复,也极为考验医生的技术。 在狭窄的颅腔内做血管修复,还是内镜手术,那就更不必说了。简直就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旁边就是脑干,周围还有其它重要脑组织,心理素质差一点的医生,操纵内镜臂时,手都会吓到发抖。 真不是夸张。 医生,特别是主刀,在术中承受的心理压力与精神压力,超乎想像。 因为患者出点什么事情,主刀得负责呀! “这处血管的破损面积不算特别大,长度较短,距离脑干确实非常近,操作极为不便。吴主任何不试试血管支架来修复?” 勾穷主任在旁边给他献计献策。 “如果是小的脑部动脉瘤,我可以放弹黄圈就能把它搞定。就算大一点的动脉瘤,放支架也能修复。可是这处血管根本没办法使用支架。” 他连连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 在颅骨上钻孔开窗,首先肯定是为了引出颅内积液,减轻颅内压。 其次则是为了修复血管止血。 并不是所有的血管修复都适合放置支架。 首先,支架很昂贵。其次,操作难度也是极高,特别是颅内动脉血管想要放置支架,难度高得吓人。 “要不……您帮我辅助,把出血点右上方的脑组织挪开一点,让我来试试吧!” 周灿看到这处出血的脑动脉,眼中透着一丝兴奋。 与吴庸明主任眼中露出的恐惧,完全不同。吴主任充满畏惧,根本没有任何信心去挑战,也确实没把握。周灿则是充满锐取,像是一位无畏的勇者。 “周医生,可一定得量力而行哇!千万千万不要逞强,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再次联合会诊,商量其它手术方案。” 吴庸明说是这么说,其实心中也是明白,根本没有别的手术方案了。 要是有更优的手术方案,也不至于一直拖着不给治。 如果是内科的用药,有时候或许还能有其它替代方案。这种颅内动脉血管的破裂,能用的方案真心不多。就那么两三种。 “我会格外小心的。” 周灿回答得铿锵有力,表情严肃。 换他主刀以后,他先是指挥吴主任帮忙把脑组织往旁边挪开。这个操作有一定技术含量,更多的则像是拉钩之类的力气活。 当然,借助内镜臂杆,实际的体力消耗并不大。 接下来,周灿尝试了一下在这极为狭小的有限空间内操作。 “不行,还得再往旁边挪开一点点,0.5cm左右应该就足够了。” “好,我试试。” 吴主任咬着牙,眼神极为专注,一点点挤压挪动脑组织,以便为周灿腾出更大的手术操作空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