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麻醉医,最稳手术刀的又一次冒险-《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2/3)页

    还有就是他们基本属于幕后工作,一台手术做得再成功,他们的名气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

    在背后默默付出,承担的压力甚至超过主刀医生,工作量极重,工作重要性不低于主刀。可是获得的待遇却是差距极大。

    换作谁都会感到心理不平衡。

    也正是种种不公平待遇,导致麻醉医生常年缺人。

    甚至很多医学院校,根本就没有开设麻醉学这个专业。

    这是国内医学界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只有改变麻醉医生的地位、待遇,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医学生愿意报考麻醉学专业。

    不然,麻醉科用人荒的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靠着领导们忽悠职场小白进麻醉科,这终究不是解决之道。

    胡侃主任查看完患者身上画好的刀位,标记的肿瘤部位,一一核验无误,开始手术。

    从胸骨正中切口,完成开胸。

    与雪燕主持的开胸手术相比,胡侃主任做手术时那种稳如泰山,步步推进,给人一种特别安全的感觉。

    这么多年,胡侃主任从没出过安全事故,足以说明一切。

    开胸后,将胸膜返折向两侧推开。

    这时候终于可以看到位于前纵隔的胸腺组织了。

    周灿几乎只看一眼,就有了不好的感觉。

    这位患者的胸腺瘤边界不清,颜色也不对,而且向周围粘连浸润。

    可以看到邻近组织器官明显被肿瘤推移。

    “这是恶性肿瘤无疑!”

    周灿的心头微沉,今天这台手术的难度将会数倍提升。

    恶性肿瘤往往会导致解剖关系发生改变。

    切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可控的风险。

    胡侃主任看清胸腺肿瘤的情况后,饶是见过无数大场面,经历过数不清的高难度手术。此刻,他忍不住心头发憷。

    病魔太强大了。

    已经把病人的身体毁坏得不成样子。

    想要将肿瘤彻底切除,非常考验医生的经验与技术。

    “纤维结缔组织粘连成这样也就算了,而且明显增厚了许多。手术风险太高了。”

    乐主任看了后,直摇头。

    叫他来切,他是万万不敢下刀的。

    “风险再高也得做啊!术前可是做过评估与讨论的,总不能看到情况不好,就给病人把胸腔缝上吧?”

    胡侃主任的语气中充满无奈。

    数十年的手术生涯中,他遇到过的高难度手术数不胜数。

    哪次没风险?

    最终都被他成功闯过来了。

    这次,他相信也一定能够顺利完成手术。这份自信来源于他几十年的成功经验,来源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

    他每天都会风雨无阻的训练‘稳’功,包括双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以及注意力。

    长期静坐还给他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定力与心静。

    很多人觉得佛门的坐禅与道家的打坐都是迷信活动,这个还真不是。他们对佛祖或道祖的尊崇,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信仰。

    迷信与信仰其实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信仰崩塌,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华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可是经过几千年的验证,最终证明只有道家思想能兴邦。儒家、法家只能治国,无法让一个国家兴盛与强大。

    在历史进程中,即便到了今天,道家思想对华夏的影响仍然十分深远。

    为什么儒家和法家都不行呢?因为法家是严刑酷法,不近人情。儒家只会讲道理,最终始皇帝第一个教会了儒家做人,焚书坑儒可不是说着玩的,那是真杀。

    光说道理,拳头不硬,那能兴邦吗?

    道家就有一句至今仍被华夏民族奉为待客准则的经典之言。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刀剑。

    华夏至今仍然奉行着道家的先礼后兵待人之道。

    胡侃主任每天坚持静坐,既可视为佛门的坐禅行为,也可以视为道家的打坐。时日一长,他的内心变得越业越宁静,定力也是越来越强。

    这是稳刀的一个重要支撑。

    可以让他稳如老狗,遇事不慌。

    只要时刻保持冷静,保持定力,做手术时即便遇到险情,也能冷静的化解。

    “胸腺瘤出来了,咱们全力对付它就是了。乐主任,由你把胸腺瘤的下极提起来。”

    这个工作交给一助来做,可以让他专心把胸腺瘤与周围组织分离。

    周灿站在手术台下,看着胡侃主任操控着高频电刀,一刀一刀的分离着胸腺瘤与周围的脂肪组织。只见他由下而上仔细分离。

    “好厉害的分离手法,好稳的刀。”

    周灿暗自羡慕,要是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把分离术、切开术练到这个水平,那就厉害了。

    除了手法高明,刀稳,胡侃主任的专注力也是同样恐怖。

    下刀如有神,每一刀分离多少,深度、宽度,乃至速度,以及对周围血管、神经的避让,都是令人叹为观止。

    便是达芬奇机器人,恐怕都没有这么高的精准度。

    虽然很多医生对机器人手术充满敬畏,生产厂商也是拼命鼓吹,但是真实的手术效果如何,还有待商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