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日三战-《永不解封的档案》


    第(3/3)页

    刚刚出现就把加増朝陽大队打蒙了。

    整个加増朝陽大队的几百名官兵,面对着十几挺重机枪的扫射,能够还击的士兵不到一半。

    就算是他们的仓皇还击,也没有多大的效果。

    重机枪前面的护盾保护了这些机枪射手们的安全。

    同时重机枪的火力也让加増朝陽大队的士兵们绝望。

    他们在城门洞里面,完全没有掩体,也没有防护。

    只能够用身体硬抗!

    重机枪的子弹,能够穿透二、三个人的身体。

    绝望的情绪在整个加増朝陽大队中间漫延。

    加増朝陽大队的士兵们团团围在大队长身前,这就跟蚂蚁过火圈时候一样。

    一大团的蚂蚁抱成一个球,像着火场冲过过,最外层的蚂蚁一层层地死去。

    保护在最中间的蚁后有最大可能后活下来。

    只是现在一层一层剥开这些鬼子的不是没有生命的火场。

    而是特种连的官兵们。

    重机枪的扫射,让那些挡在加増朝陽大队长面前的鬼子一排排的倒下。

    随着重机枪就在城门洞口扫射,完全绝望了的加増朝陽大队向着特种连发起了决死冲锋。

    只剩下不到四十人的加増朝陽大队发起的决死冲锋,没有溅起一点点涟漪。

    他们根本就没有冲到重机枪前面三十米,就全部被打倒在地了。

    特种连的士兵们,动作迅速地打扫战场。

    一班、二放负责前出警戒,其余各个班加快打扫战场。

    刘兴副司令、易安华旅长看着特种连的士兵从城下送上来的物资。

    枪、弹、装护具他们能够理解。

    皮鞋、衣服、挎包你们都送上来,这是什么意思?

    特别是好些皮鞋、衣服、挎包上面都有血迹。

    林凡看着这些人疑惑的表情,笑了笑:“我们还穷,这些衣服染一染改一改都还能够用。

    这些皮鞋的质量也是非常好的。

    鬼子的这些装护具也是我们能够使用的。”

    记兴副司令感慨地说道:“林连长!你要是你做生意,一定会发大财的。”

    林凡高兴地笑了起来:“承您吉言,等到抗战胜利后,我就去开一家专门收售二手物品的店。

    到时候,刘司令家里用不着的物品,一定要照顾我哟!”

    刘兴被林凡逗乐了:“好!就这么说定了。”

    第九班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现在非常气愤,自己这个师团对面的守军。

    不知道是什么回事,竟然能够有重炮支持,这让自己的队伍还能够怎么进攻。

    想到第一个进入南京城里的荣誉就这么飞走了。

    他不由得叹息起来。

    对面有重炮加持,自己现在根本不敢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攻城,如果队伍派得少了,那又没有什么作用。

    他现在已经决定躺平了。

    雨花台,通济门这两个地方的鬼子退回去了。

    特种连的士兵们终于可以在通济门稍稍休息一会儿。

    现在这两个地方已经没有危险,刘兴终于想起自己还是南京卫戍区副司令长官。

    带着电话回自己的指挥部去了。

    特种连是没有固定任务的。

    在刘兴离开后,林凡也带着队伍回到驻地。

    他咽到驻地的时候,李德全还在天上漂着。

    有了林凡的命令,重炮班才把他放了下来。

    一九三七年的十二月十号,这是忙碌的一天。

    特种连一天赶了三场,打了三次硬仗。

    就算是这样,晚上的识字班还是正常在开,体能训练也是正常进行。

    这个习惯,林凡没有想过要改变。

    特种连的战斗力就在这个晚上,已经成了传说。

    不只是他们去过的三个战场,在他们没有去过的战场上,国军士兵们也在传说着他们的事迹。

    一直以来不想出名的林凡,终于还是在今天出名了。

    不只是守在南京的国军士兵们听到林凡的事迹。

    刚刚跟着溃退的士兵们进入南京城的藤原佑真特别行动大队的官兵们听到了林凡这个特种连的事迹。

    藤原佑真上次带着队伍从江阴追到嘉兴的时候,跟特种连错身而过。

    在那之后,他们就一直活路在第十军团前进的道路上。

    小部队袭击撤退国军的指挥部,给撤退的国军造成恐慌。

    在关键的城市里面,混进那些溃兵队伍中间,出其不意发动起来。

    整个华中方面军都知道有一样一支神秘的队伍,他们无所不能。

    总是能够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藤原佑真手下的士兵已经从五百人,减少到三百人了。

    其中他还补充了两次二百精锐进来的了。

    但是藤原佑真的职位现在已经是大佐了,这样的长官速度在整个帝国中间已经是绝无仅有的。

    这些日子里面,藤原佑真大佐一直在寻找着潜入南京城的机会。

    在今天他终于找到了。

    藤原佑真特别行动大队,跟着十三师团,突破栖霞山跟乌龙山之间的防线后。

    悄悄地混进溃退的守军队伍中间。

    现在藤原佑真特别行动大队,已经在南京城里潜伏下来,只是等待着发动机会。

    藤原佑真特别行动大队跟着一支队伍进入南京城后,立刻就分散消失在人流当中。

    现在的南京城中,到处都是带着枪支游走的士兵。

    这些士兵们身上、脸上都能够看到才从战场上面下来的。

    就在这次防卫战之前,南京政府才新招募了三万新兵。

    这些没有经过一天训练的新兵,发上服装、武器就走了战场。

    作风硬朗的队伍里面,这样的新兵还能够跟着老兵们一起打鬼子。

    有些队伍遇到鬼子一触即溃,这些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新兵们。

    只有逃跑是不用学都会的。

    他们这些人,有些连枪都已经扔了,有些还带着枪退回南京城里,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

    就背着枪在城里闲逛。

    有了这些新兵们的掩护,整个藤原佑真大队这三百鬼子,就像是水入大海,沙子掉进了沙漠。

    根本没有人能够把他们找出来。

    这段时间藤原佑真对这支队伍的训练不断,他们已经约定了集合地点。

    就在南京城里的一幢建筑物里面集结。

    这个地方是一个帝国的支持者拥有的。

    进去之后,完全不用担心被南京政府发现。

    南京卫戍区司令部对白天的整个防守进行了总结:鬼子太强,守军现在的士气完全不能够嗖淞泸战场时候相比。

    各个防线守军的士气都非常低落,这样的队伍受到鬼子强大火力的攻击很容易崩溃。

    会议上所有人都非常默契地没有提起今天特种连的表现,就连刘兴也没有提起特种连。

    虽然现在是全国所有阵线大联合,但是在场的都是国军的高级指挥官。

    所有人都清楚:能力有没有不是最重要的,立场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场合提起一支被国军宣传为只会打游击,只是游而不击的那个组织领导下的一个连是明显不讲政治的表现。

    无论今后的战果如何,在常校长眼里肯定不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常凯申还把希望寄托在英、美这两个国家的调停之上。

    刚刚才退到武汉的常凯申,由于前些日子他在南京的时候,住所总是汉奸透露给鬼子。

    因此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引来鬼子的轰炸,这也让他常常夜不能寐。

    精神总是提不起来。

    现在到了武汉,这种情况明显减少。

    就在十号这天早晨起来,他笑着对夫人说道:“达令!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忪美龄根本不相信现在会有什么好消息,他们前些日子天天挨炸弹。

    整个国军最富裕的地方被鬼子占领,最精锐的部队已经被鬼子打死。

    原本寄予厚望的九国公约会议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就连一份持筹强烈的谴责都没有。

    德国从中斡旋的调停也以失败告终,现在还有会有什么好消息可以告诉自己的呢?

    常凯申微笑着说道:“我告诉你,昨天晚上我梦见了张伯伦首相,在英国乔治国王在白金汉宫里面召开记者大会。

    向全世界宣布:英国会派出二十万大军开赴上海,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

    支持我们正义的抗战,是时还要负担我们所有的作战费用。

    同时美男罗斯福总统也在帝国大厦上面发表演说。

    说世界走向倒退,文明正在流血。

    从现在起,也就是从我讲这句话开始,三十万伟大的美军士兵正在开赴上海。

    美国军队和民众全力支援我们抗战,还要无私地赠送我们飞机、大炮、军舰、坦克。”

    忪美龄对老公这种白日梦好气又好笑,“你啊!真的是白日做梦,世上国与国之间,那有这种不付出代价的好事?

    与其寄希望于外国人,还不如寄希望于国人。

    现在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都已经激发出来了,相信我们一定会把鬼子赶出去的。”

    正这么说的时候,她突然话风一转:“不过我们也可以召开一个记者会,呼吁全世界的人民帮助我们搞战。

    让全世界都来反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全力支持欠打垮敌人。

    虽然他们的国家不愿意出人出力,可是普通民众还是可以捐款的。

    有了钱,我们就可以购买先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了。

    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提点一下美国人、英国人。

    作为世界上的强国,英国、美国必须对世界事务负起责任来。

    用社会舆论影响他们,让他们改变观望政策,伸张正义。”

    说到这里的时候忪美龄越说越激动,她突然觉得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抗战以来,忪美龄为了空军做了许多事情,事情的缘起还是她坐飞机引起来的。

    她是第一夫人,常常跟着常凯申乘坐专机到各省视察。

    常凯申的专机,乘坐起来当然是舒服的。

    但是她自己是没有专机,也没有权利使用专机的。

    一次她跟忪子文同坐一架飞机去广州。

    这次还是蹭的忪子文这个财政部长的飞机坐。


    第(3/3)页